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期,《烟台蓝色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(2011-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日前正式通过评审。《规划》立足烟台区位和资源优势,以市场为导向,以蓝色空间布局、旅游产品开发、重点项目策划、蓝色旅游产业带建设、海上旅游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等为创新重点,以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,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措施。
展望烟台:蓝色旅游大有可为
《规划》重点突出了烟台碧海、蓝天、岛屿、沙滩的旅游特色,挖掘仙道、妈祖、胶东渔家民俗等人文历史蕴含,开发落脚点放在了海岛观光、原生态湿地、邮轮与游艇经济等高端旅游产品,并以此为基础,实施旅游精品战略,加快一批精品景区和旅游大项目建设,培育中心城市、北部“蓬长龙”、西部莱州湾和南部沿海四个板块,发展休闲度假、海上观光和涉海旅游。
《规划》中提出,要优先开发烟台市909公里海岸线上的芝罘湾、四十里湾和套子湾,重点开发莱阳丁字湾、龙口湾和莱州湾。推进雨岱山渔人码头、乐天游艇码头、养马岛游艇码头等建设,健全度假酒店、海上运动、垂钓中心等休闲度假设施。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初步建立起适应烟台休闲度假市场定位、管理服务到位、具有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滨海度假旅游产品集群,把烟台建设成为符合国际化休闲度假标准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,打造具有特色吸引力的北方滨海休闲度假海岸。
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德刚提出:“山东蓝色经济重头戏在青岛和烟台这些地区,烟台的海上旅游交通布局,可以直接影响到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旅游的整体格局。”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教授、博士马波认为:“烟台蓝色旅游规划突出的是蓝色、是海洋,《规划》对旅游空间结构的把握性较强,尤其在几个重点旅游区域的划分上,突出了对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建设布局和功能的总体把握。”关于《规划》中海岛和海上旅游方面,马波建议:“烟台要‘看重’长岛建设国际休闲度假岛这一契机,把海岛开发和海上邮轮做起来,利用长岛在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的交通地位,建立枢纽港,通过长岛地域优势的辐射功能、通过海上运输,确立烟台在蓝色经济发展中的枢纽地位。”
《规划》在烟台蓝色旅游的SWOT分析的第一部分——优势中,就明确提出区域产业集聚优势,目前来看,烟台滨海旅游业呈现了集群式发展的态势,滨海一线、海岛开发和海上游的破题和升级,是烟台蓝色旅游的关注点和关键点。烟台蓝色经济区的逐步成熟完善,将会有效催生烟台海滨休闲度假、海上健身运动、游艇与邮轮等一批高端旅游新业态的蓬勃发展,进一步推进烟台旅游业转型升级,旅游度假地集群、葡萄酒庄集群、温泉疗养地集群、自驾车营地集群等都将成为烟台滨海旅游新的亮点和增长极。山东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高立平表示:“烟台要搭乘蓝色经济大发展‘航班’起飞,进一步打造滨海度假旅游带,通过对已有的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转型升级,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才能使之成为烟台发展滨海度假产业的集聚区。”
步伐扎实:规划内容贴近实际
值得重视的是,《规划》重点分析、预估了烟台旅游业接待量指标。近期指标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,到2015年,预计烟台市接待海内外游客6663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783亿元,相当于烟台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%,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%;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8.61万人,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达36万人。远期指标设定到2020年,预计烟台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,相当于烟台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2%以上,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0%;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10万人,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达60万人。
展望烟台蓝色旅游,烟台市旅游局局长尹国文表示:烟台发展蓝色旅游的主线,是依托“海滨一线、海岛、海上游”来发展城市休闲和滨海度假,需要一系列能够代表烟台城市形象的旅游品牌和王牌旅游项目,为此,《规划》中明确提出了要在未来重点打造邮轮游艇旅游、海上运动、海上丝路文化旅游、海滨观光度假旅游、海岛观光度假旅游、海洋生态旅游、葡萄酒旅游、民俗渔家乐旅游、节事活动旅游等九大产品。通过重点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,有效加快烟台海上旅游整体形象和相关产业大项目的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