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烟台剪纸”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
剪纸,又称窗花。
在过去,胶东地区百姓家里普遍流行一种棂子窗,由于棂子窗窄,烟台剪纸随窗的格局变化便形成了线条纤细、小巧玲珑的独 特风格。完整的窗花通常由几条长长的棂子花组成一个大大的图案,贴在正中,名为“窗心”,四角作界边的叫“窗角”,有心有角,整体规划大方,余下的空白,随意点缀,力求热闹、满楹。图案既体现了北方农村朴实、淳厚的特色,又不失纤细与秀丽,具有质朴、淳厚、自然的特点。
烟台剪纸就像是生长在胶东土地上的一棵老树,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同时,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。
近日,中国剪纸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,“烟台剪纸”作为一份子也参与其中。这也是烟台唯一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。
烟台剪纸,起源或在汉唐之前
传统的烟台剪纸主要盛行在蓬莱、黄县(今龙口)、掖县(今莱州)一带,如今在市区、莱阳、海阳、招远、栖霞也有流行。
烟台何时有剪纸流传,方志少有记载。“明清时期的剪纸的技法已经相当成熟,所以烟台剪纸肯定要早于这个时期,但向前可以追溯到哪朝哪代,无据可考。”烟台市剪纸协会会长李强认为这是烟台剪纸最大的遗憾。
然而,李强在考察和研究中发现,早在汉、唐时代,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、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。后来逐步发展,在节日中,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、动物或人物故事,贴在窗户上(叫“窗花”)、门楣上(叫“门笺”)作为装饰,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。“剪金银箔是我们胶东独有的剪纸艺术,从这个角度上推断,烟台剪纸是否起始汉唐,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证来认证它。”
解放后,烟台剪纸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,在学习、继承、发展民间剪纸的基础上,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作者及作品,开创了民间剪纸艺术的新纪元。
——“烟台剪纸”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