跻身全国十大港口 烟台港誓将重振昔日雄风
“十一五”收官之际,烟台港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,截至2010年12月14日烟台港吞吐量突破两亿吨大关,达2.006亿吨,成为全国第十个过两亿吨的沿海港口。从1861年到2006年,历时145年烟台港完成吞吐量突破1亿吨的目标,从2006年到2010年,突破2亿吨大关,烟台港只用了短短4年,实现了历史新跨越,成绩缘自何方?“十二五”大幕开启,烟台港又将在提升自身乃至烟台市的核心竞争力上,如何作为?
光荣与梦想
烟台是典型的港口城市,近代以来,烟台的港口发展经历过两个辉煌时期:1861年,烟台在国内较早、山东最早开埠。借助这一优势,烟台港进入了第一个辉煌发展时期,鼎盛时位列中国北方三大港口之一、山东最大口岸。烟台也因港而兴,成为胶东半岛最发达城市。然而,随着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,这轮辉煌从上世纪初开始逐步消失。进入上世纪80年代,烟台港经历了再度辉煌,当时的烟台港与青岛港、大连港同为全国十大港口,交通部号召“全国港口学烟台”。烟台能被列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,这一时期的港口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可惜的是,这轮辉煌同样成为过去。
忆往昔峥嵘岁月,当新年钟声敲响前,烟台港以全国第10的成绩步入两亿吨大港“俱乐部”,烟台港集团总裁纪少波坦言,每前进一步,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。幸运的是,“十一五”以来,全市上下在深刻反思历史中警醒奋进,烟台港在生产经营、港口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:
——港口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,拉开了现代化国际性大型枢纽港发展框架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市港口完成投资130亿元,新增港口生产性泊位40个,万吨级以上泊位所占比例由“十五”末的27%提高到42%。全市港口新增货物和集装箱吞吐能力,分别增长了90.1%和487.5%。三个核心港区建设全面突破,烟台港西港区累计完成投入20多亿元,40万吨级码头、30万吨级泊位、20万吨级航道等特大型设施集中推进;芝罘湾港区最大靠泊能力由5万吨级提升到20万吨级;龙口港区由3万吨级提高到10万吨级。其它各个港区也都得到较快发展,走上了专业化、特色化发展路子。
——港口生产经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烟台全力加快“保税物流、煤炭、液化品、木材”四大中心建设,积极推进保税港区启动建设,港口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。芝罘湾港区成为全国第13个、全省第二个保税港,正在充分发挥国际中转、国际配送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,有力推动了保税物流和国际商贸的发展。国家调控的煤炭、矿石、油品、集装箱四大货类,吞吐量占比由2005年的35%提高到40%;烟台港的化肥出口量,占到了全国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;龙口港的对非贸易,稳居中国对非贸易口岸首位;中铁渤海轮渡成为全国最大的铁路海运企业;渤海轮渡股份成为全国最大的客滚运输企业;渤海湾滚装运输成为全国最大运量的海上通道,货物运输占到了全市港口吞吐量的25%。
——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,由来已久的“瓶颈”制约问题得到迅速有效破解。围绕着改善海、陆、管道等集疏运条件,十一五期间,全市上下积极努力,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。公路方面,西港区、莱州港、龙口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,为公路疏运打开快速通道。机场方面,莱山国际机场完成了开航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建,成为全省三大干线机场之一;潮水国际机场项目获得批复并开工建设,圆了几代烟台人的梦想。管道方面,烟台到淄博、莱州到昌邑两条输油管道的建设,扩展出新的交通运输方式。铁路方面,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完工,使原有的铁路疏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,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,使胶东半岛城市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和快捷;更重要的是,德龙烟铁路的建设,不仅可显著提高全市的疏港能力,而且使烟台港到内陆腹地的铁路距离,变得比青岛还要近,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——海上运输实现了新发展,运输能力大幅度提升。 “十一五”期间,烟台积极鼓励大型、专用船舶的发展,加快运力结构调整。目前,全市船舶运力达到74.7万载重吨,是“十五”末的2.5倍。特别是加快了渤海湾客滚运输船舶的更新工作,五年间共投入30多亿元,实现了船舶更新换代。烟台至大连航线船舶船龄从原来的23年更新为3.6年,全面提升了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,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,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 2006年11月6日,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“中铁渤海1号”渡船投入运行,打开了沟通华东和华北南北海上铁路大通道。大新华(烟台)轮船有限公司入驻烟台以来,先后购进7艘大型集装箱船舶,从事国内沿海和东南亚航线运输,成为我国集装箱运输的三大巨头之一。中韩轮渡公司担负着我市到韩国的客箱班轮运输,五年来共运输旅客40万人次、集装箱20万标箱。
——体制机制不断创新,发展活力显著提升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烟台先后两次出台了加快港口发展意见,并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政策。港航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,多元化的经营机制逐步形成,特别是引进和联合国内外大公司、大企业、大货主上迈出了较大步伐。五年来,全市港口企业共有招商引资、合资合作项目33个,引进国内外资金近70亿元,有力保障了港口建设。由烟台港集团、宝钢集团、中海和国投“四方六家”组建了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。烟台港与青岛港、日照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打造山东国际航运中心;烟台港及省内4家港口共同与韩国釜山港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,共同构建东北亚航运中心,实现优势互补,双赢发展。莱州港在引进15亿元进行二期改造的同时,也引进了国际知名的大码头运营商管理经验,促进了港口的快速发展。
——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,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高。去年,全市港口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186亿元,是2005年的2.2倍;创造就业岗位34万个,较2005年翻了一番;临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00亿元,占到了规模以上工业的46.6%;烟台化学工业园、海阳核电、大宇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因港而生、依港而立;富士康、东岳汽车、浪潮LG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,借助港口获得快速发展;汽车及零部件、电子信息、食品加工、纺织服装等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,通过港口走向了海内外;城市发展环境、地区竞争力等,也都因港口的建设而获得进一步优化和提升。
激情与未来
当周边的日照、东营、青岛、大连先行一步,率先实现了2亿乃至3亿吨目标,烟台港的成绩来之不易,虽说“前有标兵、后有追兵”形势甚为严峻,但重要战略机遇不容错过毋庸置疑。
谈到“十二五”烟台港口建设时,烟台市港航局局长杜福堂激动地说,蓝色经济区、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、开发黄河三角洲高端生态经济区,“三大战略”和建设保税港区的实施,将有力地促进烟台港口发展。特别开发黄河三角洲高端生态经济区,是山东省有史以来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大战略,对于港口建设同样有着巨大促进作用,而受自然条件影响,潍坊以西不宜建设5万吨以上大的码头,这使烟台的港口发展拥有了“天时”、“地利”多重利好因素。
在继承中发展,在开拓中前进,进入下一个五年,烟台港将目标定在了加快建成“大型枢纽港”,全力建设东北亚大型枢纽港口和物流航运中心;繁荣发展“航运物流业”,带动烟台更好地融入国际大市场;挖掘和发挥保税港作用,参照自由港模式,推动港口更加开放,向综合物流中心转变;积极推动中韩陆海铁联运建设,打造新欧亚大陆桥的北桥头堡;加速建设“国际邮轮港”,以黄金海岸和国际休闲度假岛建设为契机,打造中国北方“维多利亚湾”,带动旅游业扩规模提层次上水平。为此,全市港口建设计划投资230亿元,新建港口码头55个。争取到2015年,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300万标箱,实现港航事业的新跨越。
港口是城市的核心资源、立市之本,得港口者得天下。当“十二五”的大幕缓缓开启,烟台港已经扬帆起航,为重振烟台港口雄风而奋斗。
“以港兴市”,港城烟台激情满怀,已经上路。
——跻身全国十大港口 烟台港誓将重振昔日雄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