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蓝色崛起烟台行】莱阳“造海”
3月23日,“蓝色崛起烟台行”记者驱车前往莱阳沿海乡镇穴坊,奔波数十公里却未能直面大海。然而,穴坊镇党委书记孙洪明却很认真地告诉记者,不出15年,这里将变得像悉尼黄金海岸那般美丽!
———其实,对大海的向往,莱阳人由来已久。
19世纪时,地形独特的南海曾是天然避风良港,以至于德国商船第一次驶入时,兴奋的船员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摇响了铃铛……后来,蜂拥而至的欧洲商人,预见到泥沙淤积的严重后果,不得不放弃建港的初衷。
上世纪80年代末,莱阳曾打响过一次“南海会战”,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万亩虾池。然而时过境迁,当年轰轰烈烈的万人劳动场面已不复存在,激情澎湃的南海也渐归沉寂。
造海———还南海真实面目
“在莱阳老百姓心目中,这里就是一片泥滩,除了搞养殖,很难再有别的作为。但是由于潮汐等原因,莱阳海水养殖业的效益比较低,一亩虾池30元承包都没人要。”莱阳市委书记杨国强对记者说,“如何解放思想,打破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势,是莱阳市委、市政府的首要任务。”
早在2005年,莱阳就将审视的目光投向南海,开始与投资商进行接触。在杨国强看来,莱阳以食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存在诸多弊端,调整迫在眉睫。“我们是‘成也食品,累也食品’。莱阳的食品产业占经济总量的53%,食品行业曾经带动了莱阳的发展,带动了老百姓致富,但是税赋太低,对财政的贡献有限。像莱阳这样的人口大县,如果财政上不去,就会很累很累,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。”杨国强动情地说。
2007年5月7日,莱阳市召开市长办公会,研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———烟台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从而拉开南海开发的序幕。“那天,我们是在海边工棚里开的会,当时一些同志心存疑虑,问‘能行吗’。因为这里是荒芜的盐碱泥沼,遇到大潮天气便是一片汪洋。有一次,海水甚至淹到附近一个村老百姓的炕上。”杨国强回忆说。
“看不见”的海,却制造着“看得见”的麻烦。反复思忖,莱阳决策者们想出了“造海”的好主意,即用海底淤泥吹填养虾池,这样既能扩大海域面积,又能提升海岸高度。于是,从五龙河下游,到丁字湾香岛,11艘大型吸泥船昼夜不停,每天将数以万吨的海底淤泥“搬”到附近滩涂。预计到今年年底,周边约2.5万亩滩涂将平均“长高”4.5米,成为海水侵袭不到的建设用地,而摆脱“泥沼”的南海,正逐渐焕发百年前的荣光。
造城———南海新区高端规划
“造海”的阶段性成果,并不足以令莱阳人感到欣喜,因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“造城”。
今年1月4日,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》获得国务院批复,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,莱阳丁字湾南海新区赫然在列。根据南海新区规划,5—10年后,这片万亩荒滩将成为莱阳城市副中心,形成一座面积20平方公里、积聚人口15万、功能完备、环境优美、生活舒适,“白天车水马龙、夜间灯火通明”的环境宜居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。
那么,这座未来城市究竟啥样子呢?打开投影仪,一幅南海新区总体规划图立刻跃入眼帘:通过五龙河、海岸线以及数条人工运河的巧妙分割,形成弧线优美的五大功能区,包括市中心区、城市住宅区、旅游度假区等,由于水陆交通都很发达,届时水上巴士将成为时尚。不仅如此,像太阳能源、自来水直饮、垃圾自动地下真空收集等生态服务理念都将一一体现……
蓝图———打造“悉尼黄金海岸”
据莱阳市住房和规划建设局局长吕海博介绍,为使南海新区的规划建设不留遗憾和败笔,莱阳市委、市政府确立了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的原则,聘请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亚ML公司进行全面的高端规划,目前规划投入已达4500多万元。“ML公司曾是澳大利亚悉尼黄金海岸的设计者,由于莱阳南海的区域位置、地域风貌与黄金海岸相似,他们引入许多悉尼的设计理念。”吕海博说。
一个好的规划,离不开财力的支撑。今年2月1日,山东烟草、烟台金山等三家公司在北京签约,共同组建山东丁字湾南海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,投资200亿元,实施南海新区开发建设。目前,金山国际俱乐部湿地公园、金山南海度假酒店等项目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,初步形成“一海、一河、二岛、四山”的大旅游格局,并成功获批“省级旅游度假区”。
南海的“蓝色舞步”,与国家战略符节相合;雄厚资金的注入,让新区建设高枕无忧……尽管此行没有亲眼目睹大海,尽管容纳20万人居住的“城市副中心”还是一张蓝图,但是记者坚信,凭着对大海的执着,对蓝色的向往,莱阳人“丁字湾畔起新城、万亩荒滩变绿洲”的目标终将实现!
——【蓝色崛起烟台行】莱阳“造海”